专业人物

专业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人物

燕归来 | 沈国锋:环境学者需要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发布时间:2022-05-17

编者按:上个世纪末至今,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走出国门赴海外学习深造,他们励志学成报国,经年沉淀,成长为各个领域内卓越的青年学者,并最终回到燕园继续探索学术、教书育人。


 

“燕归来”系列报道,聚焦这批再度选择北大的优秀归国青年学者。他们的鲜活故事折射出北大校园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脉络传承,从他们身上,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北大人那份独具的追求卓越、报效家国的情怀。

bwin必赢国际官方网站的新大楼坐落于北大东门外,沈国锋的办公室便在这栋大楼内。约定拜访的那一日,身着黑色休闲装的沈国锋骑着自行车,穿过北京冬日的晨雾而来。“我办公室在四楼。”他把车停好,熟练地领着我们一口气爬上了四楼。开门而见的是墙上一串字母气球连缀的“Happy Birthday”,还有摆放在小桌上的一束鲜花。沈国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学生们弄的。”

笔者后来才知道,那天正是沈国锋的生日,学生们早就向他透露会“有所行动”,但他其实和笔者一样,直至推门那一刹才知悉这个惊喜。于是,与沈国锋的交谈就在这温馨的画幕中开始。

学生们与沈国锋的合影

迎向新世纪的环境科学

沈国锋在2003年考入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从此与环境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回顾作出抉择的时刻,沈国锋似乎并没有经过太多纠结。请教了一些在他看来是见过世面的亲戚朋友后,他感到:环境科学这个方向不错,未来几年是国家一个重点发展的方向。于是有些懵懂的沈国锋选定了这个专业。很多年后,沈国锋回过头想:长辈对时代的判断其实是对的。

新世纪的曙光中,经济快速发展的远景清晰可见,而优质环境也日益成为人们心中强烈的愿景,环境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迅速提上国家日程。中国各大高校相继设立环境科学专业,部分院校原有资源与环境能源、化学、生物等学科,此时也纷纷将环境科学作为独立学科衍生出来。时代在悄然布局,而少年的沈国锋就这样一知半觉地向涌动的潮流靠近了。

由于本科成绩突出,2007年,沈国锋获得了保送bwin必赢国际官方网站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他还记得自己来北京参加保送生面试时,从成府路东门走到未名湖,那种不同的文化氛围让他感触颇深:“当时我开玩笑,从东门到西门的距离就是理科到文科的差别。但是当你在校园里走一走,未名湖边、静园草坪、三角地等地方,你所感受到的沉淀确实是不一样的。”他称这是在图书馆、大讲堂、科研大家、教学名师等这些看得见的“资源”之外的,看不见的文化氛围。

怀着崇敬的心情,沈国锋进入了这所科学精神与诗意氛围并存的京师学府。有形的资源与无形的氛围,共同构建起了一位青年学子的自由探索空间。

燕园里与大师同行

沈国锋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主要研究室内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碳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及影响因素。他的博士论文工作,一共形成了20篇科研论文(其中部分在毕业后的1—2年撰写或刊出)发表,这其中包括博士在读期间10篇发表于领域内一流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上,3篇发表于优秀国内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  es (含封面论文1篇)的论文。2011年,他获得教育部的“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2年,他的毕业论文获评bwin必赢国际官方网站优秀博士论文,并被施普林格出版社遴选为杰出博士论文,在全球范围内英文出版——这在当时同辈年轻人中是着实优秀的。

如此学术成果对于一个新人而言并非一蹴而就。说起自己科研方面的成长,沈国锋首先提到了他的导师陶澍教授。

博士一年级刚入学时,沈国锋对于研究方向其实还没什么概念,陶澍基于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定位“居民固体燃料燃烧排放的多环芳烃”这一选题来训练沈国锋。多环芳烃是一种广受关注的污染物,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都有显著的影响,陶澍多年来专注于多环芳烃环境行为和效应的研究,发现固体燃料燃烧和民用生活排放方面的多环芳烃测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测试方法到基础数据,再到排放规律和环境归趋行为特征等,都存在实践难题和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他让沈国锋自己动手做实验,获得第一手的数据。

尽管导师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但研究能否做下去、能做到什么程度,学生的投入和“悟道”也至关重要。幸运的是,沈国锋自己对区域环境过程的研究有兴趣和信心。在多环芳烃排放的研究中,他发现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也在探索中逐步明确了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

沈国锋在会议中

沈国锋的第一篇论文是在博士四年级发表在 ES & T ,这篇论文研究室内固体燃煤和秸秆产生的黑炭和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实验数据早早就准备好了,但从实验到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之间,经历了沈国锋和导师(包括陶老师和联培期间国外指导老师)长期的精心打磨。

回想起导师第一次给自己改论文,沈国锋笑言:“我的第一篇文章被导师改得面目全非。”这桩听起来颇为“惨烈”的论文修改经历,其实让沈国锋受益匪浅。正是在陶澍一字一句的精雕细琢下,他意识到好的学术论文不只是数据的堆积(这只能称为实验报告,或连报告都谈不上),而是对工作的学术价值思考和分析,科学性的总结和讨论。经过初次“大动筋骨”的修改后,沈国锋的学术写作逐渐“上道”,有时在写作中发现可以深挖的现象,不待老师提醒,他就主动回去补做实验完善论文。正因为有这种研究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到了博士阶段后期,沈国锋渐可独当一面了。

现在,沈国锋也用同样的方式来训练他的学生。博士二年级的罗智瀚第一次拿到沈国锋为他修改的论文后有些咋舌:“简直认不出最初的样子!”但老师的那份严谨细心、手把手领路的温暖,对他触动很深。纵然科学的探索多有未知,但学术的薪火却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后学的前行之路。

沈国锋作学术报告

工作多年,导师的教诲仍如“定海神针”立在沈国锋的心里:要关注、解决科学的问题。沈国锋表示:“所谓科学,不是说别人在哪做了什么,我们这个地方没做,跟着做一下,就是研究科学问题了。真正的科学是学科上的本质性问题。”陶澍的科学求实的品格感染着沈国锋,他也坚定要用科学的事实证据来做研究。

同门间融洽的氛围也是沈国锋读博期间的难忘记忆,当时他与另外两个同门经常去昌平校区做实验,有时一待就几个月,有了同门的互相帮助,实验的效率大为提升。而当阅读文献遇到障碍时,同门便会一起讨论,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为沈国锋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科学学者的人间情怀

从北大毕业后,沈国锋先后在国内和国外工作过一段时间,他认为在“本着科学的思路做研究”的态度上,中外是一致的,但国外的项目管理方式和经验与我们有较大的不同。当前中国的科研改革也在提高科研人员的自主性,为研究者创造更理想的环境。

就个人生活方式而言,沈国锋认为自己回国选择是自然而然的。在国外的生活让他收获了科研和生活上的别样体验,也收获了一种质疑:“别人跟你说国外的好,你不去感受也不知道,但在国外生活过,我觉得我还是不习惯长期待在国外。”在考虑回国工作时,沈国锋很快想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大。这里浓郁的学习和科研氛围曾濡染着他的成长历程,以及各种支撑科研的教辅行政力量也会让他感到安心,事实上沈国锋一直强调,对科研的管理和各项支撑也是科研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

近期,沈国锋的研究重心放在农村居民的室内污染和健康危害问题。大多数人对农村的印象或许是山清水秀的风光,但沈国锋却认为:要出去多走走,多看看,多去一些经济还不发达,有点偏远的“穷乡僻壤”农村家庭去看看。

我国的城市化比例在不断提高,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仍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情况,农民的生活环境是差异巨大的。我国农村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以煤、柴为主要燃料,室内烟熏火燎,存在极大的健康危害。出身农村的沈国锋明白,农民群体对污染问题的意识相对滞后,等到他们自己有所察觉时往往已经晚了,而研究者的关怀不应忽视这部分群体,要切实为其发声。

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行动和战略的开展和推进,农村能源结构也有变化,对此沈国锋也在密切关注:“我的一个推测是,农村的能源结构会在政策影响下产生快速的巨大变化,从而改变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沈国锋与学生在调试仪器

农村调研的条件当然比实验室艰苦得多,但沈国锋却说“比我读书的时候好多了”。学生罗智瀚说道:“由于外场实验需要测定烟囱口的排放,南方农村的烟囱一般都矗立在房顶瓦片上,往往需要踩着屋脊或者搭梯子才能够得着,这时候沈老师总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头,先试试能否踩实,然后再让我们上,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沈国锋上屋顶测定烟囱口的排放

沈国锋一再强调,环境科学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正是因为环境污染有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气候变化这些负面影响,环境学者才需要研究并解决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好的环境科学研究通常都是和社会形势紧密结合的,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只会是空谈。

成为一名北大老师

城环2018级本科生门泰亚第一次接触沈国锋是在一门叫“能源与环境”的课上,尽管这门课的名字看上去有些枯燥,但授课老师却让他感到“有趣,随和,接地气,科研水平很高”,后来这位老师便成了他“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

重返北大并走上讲台,沈国锋心里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做学生的时候,只要做好自己的科研就行,但当了老师,还有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为此,沈国锋不仅用心经营课堂,也很重视对学生日常科研的指导。

门泰亚研究的课题是“室内空气污染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测试,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室内污染数据,分析室内污染物的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并通过组内开发的区域室内污染溯源模型对污染物进行溯源。从最初的研究计划,到过程中的疑难解答,乃至文章的润色和修改,沈国锋都耐心地予以了指导。实验中一些仪器数据出现看似异常的数值,而采用常规异常处理方法会丢失很多重要信息,最终,门泰亚在与沈国锋反复讨论后,确定了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

对沈国锋来说,不同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和方式应该是不同的。“本科生科研侧重让学生接触、了解科研工作。如果有兴趣继续从事科研当然好,但如果借此机会发现自己不喜欢做科研,也不是坏事。”沈国锋说:“不是说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做科研的或去做老师就是成功,老师是要培养学生做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事情。”这种严谨细致与通达宽和兼具的风格,也让学生们由衷地对这位老师感到亲近。

有意思的是,沈国锋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到老师的高效和时间意识。沈国锋认为科研以兴趣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时间并集中精力工作,充分享受科研的乐趣,其余的时间完全可以用来调剂自我。他就经常组织学生打羽毛球,也鼓励学生周末去爬山、郊游,“不要天天在实验室里窝着”。沈国锋相信科研工作是有系统性的,但无疑也需要灵感,张弛有度的时间安排才能让科研生命力得以保存和延续。

在沈国锋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也渐渐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门亚泰说自己“至少现在不会压着ddl干活了”。

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沈国锋让学生们难忘的还有一些日常细节。2020年春节前夕,由于疫情防控等因素,门泰亚与另外一名同学没有回家。临近过年时,很多同学和学长学姐基本都回家了,学校里也没几个认识的人。沈国锋得知后,在回家前特地来给他们送了两箱年货。门泰亚当时感到很惊喜:在学校里还有人记得自己!那时门泰亚还只是一个初窥学术门径的本科生,但是要跟随这位老师做研究的愿望,已经在他心里悄悄萌生。

在采访中,沈国锋提到人生不免会有烦恼,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一直维持坚强的状态是困难的,但是要尽快调节,适应木已成舟的事情。不过,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他与学生有深刻的共情:“我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要给他们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不能让他们跟我们一样,那不就是少年老成了吗?”

大鱼前导,小鱼从游,在沈国锋身上,依稀可以看到燕园里几代学者的成长与成熟。青春光阴的交叠编织,沈国锋和学生们的故事,也将在校园里不断谱写和晕染。

个人简介:

沈国锋,2007年获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士学位,2012年获bwin必赢国际官方网站环境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曾先后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美国环保署风险管理和研究国家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2018年入职bwin必赢国际官方网站任新体制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是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和风险,重点研究居民生活能源与排放特征,区域室内空气污染和暴露风险,清洁干预技术和效果评估等。

个人主页:http:/szdw/qbjs/s/311938.htm

专题链接: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