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bwin必赢国际官方网站城环学院生态研究中心方精云教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发布时间:2022-09-25202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了中科院院士、bwin必赢国际官方网站生态研究中心方精云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文章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认识,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方精云分别阐述了“山”“水”“城”三个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的生态系统,进而提出要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统筹兼顾、整体实施,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
文章全文如下:
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大家手笔)
方精云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2日)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从生态学角度看,山、水、城不仅仅指狭义上的山地、水体、城市,而是具有更广的外延,可以说涵盖我国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认识,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山”涵盖以丘陵、山地、高原等起伏地貌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系统类型。从结构上看,山地生态系统是由林、田、湖、草、沙等不同生态系统构成的复合体。我国是山地大国,山地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净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物质生产资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山,必须秉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各类生态系统的特征、规律和联系,综合进行保护和治理。科学治山,能够让治水和治城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则会导致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要抓住植被这一生态系统的“牛鼻子”,遵循“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通过科学、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让各类植被健康生长,让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交相辉映。
“水”是河流、湖泊、湿地等诸多水域生态系统的统称。水域生态系统联结陆地和海洋,是生态系统网络的重要节点,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或缺的淡水资源和诸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我国河湖众多,水域生态系统广布,同时水域生态治理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例如,我国水资源分布地域不均衡,呈现“北缺南丰”的显著特点。实践表明,科学治水不能就水论水、就水治水,而要从系统的视角把握水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规律,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促进人口、生产力和土地利用布局与水资源分布格局相协调。科学治水,还要深刻意识到“山”对“水”的制约作用,通过对山地植被的保护和修复,从源头上治水,做到治水先治山。
“城”是人工建造的复合生态系统。科学治城,营造健康美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随之凸显。科学治城,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城市地理环境、发展定位和自身特点出发,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推进高质量发展,又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更多休闲、健身、娱乐公共场所,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山、水、城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方式形成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的耦合关系。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充分体现对山、水、城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山、水、城生态系统的地位和功能,进一步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统筹兼顾、整体实施,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中国。
原文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09/22/nw.D110000renmrb_20220922_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