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awc777万象城娱乐官网 时间:2025-03-14 阅读次数:次
2025年3月13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婷婷教授应邀在我校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作了一场题为“梅兰芳与新青年”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俞为民教授主持,万象城官网多名教师及中国古代文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与。
张婷婷教授首先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为大家剖析了新旧戏剧激烈碰撞的历史语境。她指出,以胡适、钱玄同等人为代表的“新青年派”,对中国本土“旧剧”发起猛烈攻击,梅兰芳所代表的京剧艺术首当其冲,成为被批判的对象。随后通过对比历史语境与人物言论,张教授深入分析了新旧戏剧对立的思想根源,还原了梅兰芳在这一时期的艺术探索历程,展现了梅兰芳即使在新旧文化对立的深层矛盾下仍在传统戏曲现代化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本场讲座的重点在于对“新青年派”对梅兰芳及旧剧从批判到支持的态度转变的剖析。张教授从转变的背景、过程及动因出发,对这一复杂现象进行了深入解读。她提到,梅兰芳访日期间,《天女散花》等剧目成功打破了日本观众对旧戏的偏见,促使周作人率先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旧剧发展的“三条路”理论,从而承认了传统戏曲的独特价值。张教授还特别强调了胡适的矛盾性:论战中激烈否定旧戏,却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多次以梅兰芳为例阐释哲学概念,其日记中亦频繁出现观剧记录,既说明了“新青年派”在论辩中对梅兰芳艺术的复杂心态。又指出其态度转变实为时代焦虑与个人审美的博弈结果。
此外,张教授进一步考察了“新青年派”在论争之后与梅兰芳的交往过程。她以梅兰芳访美筹备为例,展现了新旧文化人从对立走向共融的历程。胡适主张保留脸谱、虚拟布景等“中国性”,反对“去本土化”改编;张厚载等旧剧派则借鉴西方戏剧理论,提出“改良需尊重艺术规律”。双方共同挑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剧目,平衡东方美学与西方接受,最终推动中国戏曲首登西方主流舞台。张教授指出,这次合作不仅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也对“新青年派”和旧剧派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张教授总结了五四戏剧论争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存续逻辑,她提出,应以自身的文化主体性为发展基础,兼采中西文化之长,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这一观点为当下如何对待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讲座尾声,俞为民教授围绕戏曲艺术传承发展路径作了总结陈述。孙蓉蓉教授则在互动中指出,张婷婷教授针对"新青年派"态度转变动因的研究,为研究生科研选题及切入点选取提供了重要参考。她强调学术研究应强化问题意识,通过剖析对象本质特征精准选定切口。
(图文:毛喜如、池一禾;审核:蒋宸)
下一篇:
瓯越学术讲座第169期:影像与戏曲传承
万象城体育AWC777- (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